如何在当代文化参与中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王召强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普通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中,是这样阐述“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的:

笔者拟就以上三项“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分三篇文章,结合笔者在学校的教学实践,撰文探讨之,以飨读者。

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来每年都会组织高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在国庆节前后远赴全国六七个较为偏远的地区进行社会调查,美其名曰“精英计划”,笔者在近年的教学生涯中,有幸两度作为“精英计划”的课程老师,参与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故而不揣冒昧,将个中甘苦略作总结,以飨读者。

我这两次带队前往的学校都是山东省临沂一中,因为我自己是临沂人,从小在临沂长大,故而相对于我校其他老师而言,对临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现状更为熟稔,故而主动请缨远赴临沂。

社会调查要具备可操作性

我在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过程中,首先向他们强调的一点就是,社会调查最忌讳的就是大而无当,一定要限定调查范围,不宜在大海中捞针,因为“精英计划”的总体时间只有一周,学生除了在校时间,几乎很少和社会人士接触,所以调查对象最好设定为在校学生,这样于人于己,都比较方便快捷。

因此,我在学生选报课题之时,一再强调尽量把调查范围设定为临沂一中在校学生,主要调查学生在学校这个范围之内的活动样式。这样以来,就大大降低了我校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难度,增强了社会调查的有效性。例如,有位学生就志在调查临沂一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有位学生志在调查临沂一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的状况,有位学生志在调查临沂一中开展心理教育的现状。

这些问题看似具体而微观,或关乎学校的主流文化,或关乎学校的亚文化,但是都是比较适宜于中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题目,不会给人一种大而无当、往而不返之感。学生在选择课题的时候,当然要先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这样,调查起来才有意思;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到社会调查的可操作性,否则,无论多么有意义的课题,如果调查起来无从下手,也是白搭。

以欧阳紫陌和俞思琦同学合作开展的课题《关于山东临沂一中拓展性课程开设情况的全方位调查》为例,我们只要看她们合写的总结,就知道这份社会调查的效果不错。该课题总结如下:

拓展性课程普遍受到临沂一中学生们的喜爱与认可,并且受到学生们的重视,有着较高的需求量。临沂一中校方应更加重视该课程的存在价值,合理规划其开展及教学,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积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调查问卷的设计至关重要

在确立好课题之后,决定这次社会调查成败的关键就是问卷调查的设计了。为此,我校在“精英计划”出发之前,就要求指导老师务必指导学生在出发前就完成问卷调查的初稿设计,因为学生一旦启程可能就在繁忙的学习活动中无暇顾及社会调查了。

笔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民俗文化保护问卷调查分析,很多学生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都只会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项,根本没有把课题研究的内在逻辑融入进去,如此以来,调查问卷就失去了其作为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课题研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

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之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硬性指标,除了基本信息之外,至少应该设计20个有价值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应该指向课题研究的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重点,问题和问题之间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甚至还可以设计几个识别问卷效度的问题。如此以来,才能保证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调查问卷当然不是万能的,如果设计不当,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它只适合用来调查一些“面”上的问题,如果要深入调查下去,还得结合个别访谈才行。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时,要求学生至少访谈5个对象,从而较为深入地研究课题。

以郑旭洋同学的课题《青少年对山东吕剧的认知及传承情况的调查研究》为例,我们且看她的研究摘要:

吕剧有山东“省戏”之称,也是我国地方戏曲的代表,2008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统戏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传承和创新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和投入,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文化冲击着我们,年轻人尤其是00后的高中生们,了解并爱好戏曲的人有多少呢?作为“省戏”的吕剧情况是否乐观?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使我能够走进齐鲁大地,走进临沂一中,对同学们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走到临沂人民广场,对家长们做面对面的访谈,看看当代的高中生们是如何看待和认知吕剧这一戏曲文化的。经调查后我发现,青少年确实对吕剧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够,而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为宣传力度不够,或因为学习时间紧张,或因为家长的“功利心”等等。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看到了一些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对未来的希望,学生们表示非常希望能有更多些机会走进传统文化,走近吕剧,去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郑旭洋同学的课题报告原文长达8000多字,她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详密的调查结论,关键在于她调查问卷设计得非常合理,个人访谈也比较充分,故而收获颇丰,在社会调查中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果然不虚此行。

鼓励学生积极创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这个概念看似高深莫测,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在社会调查中,自行组合成小组,合作开展社会调查的一个个小团体,就是学习共同体的最佳范例。因为,社会调查的难度毕竟远远超出了单个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在社会调查中,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性探究,在明确分工中开展协作式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即便到了21世纪,团队协作的能力,依然是现代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三个臭皮匠,未必胜得了诸葛亮,但是三个诸葛亮密切合作起来,就所向无敌了。在2018年10月我校开展的临沂一中社会调查之行中,我就发现一个调查小组,在分工协作方面配合得非常完美。这就是刘芳辰、秦翊蓁、郑辰三人小组,她们合作研究的课题是《临沂一中学生记录生活调查研究报告》。她们的课题摘要如下:

在今天,中学生心理健康(包括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压力宣泄、人格形成等多个方面)越来越被大家关注。本课题以临沂一中学生对生活的记录为研究对象,探究记录生活的行为是否以及以何种方式有益于中学生的情绪调节、压力缓解、人格培养等种种方面,并将结论合理外推,得到普适于全国中学生的结论,希望此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有帮助。

首先,不得不说她们的眼光比较敏锐民俗文化保护问卷调查分析,选取的课题意义非凡。其次,笔者观察到,她们三人在确定好选题、回收调查问卷之后,分工协作展开问卷整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配合得严丝合缝,让人叹为观止。

总之,当代文化参与,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社会调查,而社会调查自有规律可循,只要指导得当,学生就可以发掘出自己的研究潜能,在参与当代文化的过程中,收获满满。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