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而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提高古汉语水平,厚实语言文化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那些涵养心灵的古诗词是审美文化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中华优秀文化精神美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
1.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蕴含在古诗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古诗词中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亲近古诗词。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诗词中蕴含的不仅是思想和意象,还传承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念,展现着中国人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神来之笔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学生在诵读这些优美的古诗词时会自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整合部编本教材中的古诗词教学资源,依据其蕴含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分类,按照爱国情怀、思家念亲、个人抱负、闺中幽怨、自强不息等不同的主题和思想将古诗词分类并实行主题式群文教学,以加深学生对同一主题的深度理解和体悟,在诵读同主题诗词中接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滋养。例如,可以将杜甫的《春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等诗词组成群诗词来教学讲好中国古诗文化,这样丰富多彩、蕴含爱国情怀的古诗词一定会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奉献的文化因子,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3.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体味诗词蕴含的思想和精神,指导学生运用情境诵读、披文入情、知人论世、融情入景、借物抒怀(言志)、物象意境的诗词鉴赏方法,深度体味古诗词意蕴。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李白、杜甫到辛弃疾、龚自珍,带领学生深刻感悟文化先贤们具有的民族独特精神,汲取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4.要将古诗词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善于在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启迪思维,激发情感共鸣,使用恰当的诗词表达,以提高语用能力。例如,“当我们____,我们不禁想起____ 。”学生依据情境,做出适切的回答讲好中国古诗文化,如当我们徜徉花灯的海洋,我们不禁想起唐朝诗人苏味道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当我们在中秋节思念不能团聚的亲人时,我们总会想到北宋文豪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在冥思苦想、豁然开朗后,又总会记起南宋词人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特定境况下的古诗词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把学习过的古诗词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入情入境,那么古诗词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会在心中扎根并开花结果。
5.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并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例如,通过“古诗词闯关”“飞花令”“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富含趣味性、挑战性、竞争性的语文活动使学生把那些几经历史遴选、灿若星河的诗词佳作内化于心,让传统文化的精神“母乳”,不断滋润着学生的生命和心灵,一点点渗透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引导学生课外观看《中华好诗词》《诗词大会》等大型文化类电视节目,拓宽视野,激发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检查和分享收获,实现课堂内外的融合。
7.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古诗词创作,从诵读古诗词到创作古诗词,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终极目标。按照循序渐进、低坡度、小步走、不停步的提升思路,从诗词的格律形式到音韵、内容、情感、艺术等逐步系统训练,并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注意及时予以指导和鼓励,使诗词创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实现能写作、会写作、写得好的目标。
总之,古诗词文化有其独特的内涵,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诗词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方法,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益,在学生心中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帮助学生打好正确的人生底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关中学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