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做《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题演讲
佛教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目前,佛教正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新世纪以来,中国佛教正日益建立起这一文化自觉,主动投身于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
在京城脚下凤凰岭有一座已有千余年历史的“龙泉寺”,这座古老的寺院在近十年更是变得名闻天下,吸引了一众高级知识分子皈依,在此出家的部分法师中,有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流体力学研究生的,或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正因这些“高知僧人”的加入,龙泉寺也被称为“最强科研实力寺庙”。 之所以能吸引到众多高科技人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北京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就时代背景而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内心矛盾的调适乃至社会问题的化解都需要文化的力量高境界佛学教育,所以从客观上看,社会对佛教有很大的需求。但从主观角度看,佛教的根本目的是利益众生,是不分层次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参与进来;另一方面,来龙泉寺的人有各种学历、阅历,每个人的善根和因缘也并不与学历挂钩,其中有的人因缘成熟了选择出家,也是正常的。
现代价值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一个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和区域的问题日益成为涉及全人类的普遍问题,个人的命运也无法避免地被带入遍及全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11月12日,学诚法师在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复兴论坛”做《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题演讲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文明的难言之痛——‘人类自我认识危机’更以迅猛的势态波及世界各地。自己与他人的对立、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日趋激化,唯利是图、损人利己、以邻为壑逐渐成为现代人的生命图景。这种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价值观,已经与时代发展背道而驰,世界亟需建立一种以人类共同福祉为终极追求的新型价值观。”
“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清醒环顾世界,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包括佛教文化中开辟安身立命之新途,从久已淡忘的智慧中点燃照亮世界之灯火。”学诚法师在北大表示,溯源中华传统文化,构成3大文化主干的儒释道思想,蕴含有深刻的生命整体性精神:儒家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个人道德修养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道家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境界”;佛教则为人类揭示了“缘起性空,众生一体”的生命真相。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引导人类由小我而至大我,再上升至无我,通过不断的自我超越与心灵觉悟,不断跨越各种二元对立的鸿沟,由内而外地化解世界危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将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目前,佛教正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新世纪以来,中国佛教正日益建立起这一文化自觉,主动投身于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教授在论文中写道,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元首次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在有关“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演讲中对于佛教文化着墨最多,他甚至教科书式地精准论述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与意义,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吸收、融合、提升、推广外来文化的能力。“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征程上,中国佛教可谓天降大任,任重道远。”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经历了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由接触、依附、冲突到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建华研究员认为,佛教能够为中国本土文化所接纳,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对外来文化包容并蓄的胸怀,而且还体现了佛教以自身特有的丰富文化内涵补充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因而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社会
佛教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主要表现为目前“净土”思想非常流行,一般的佛教徒普遍主张念佛,净土宗信仰的是阿弥陀佛,“所以他们通常到哪儿都是一句‘阿弥陀佛’。”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四龙教授说,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了,从古至今,具有很广泛的群众信仰基础,对中国民间的社会生活影响极大。
佛教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了一大批佛教民俗,包括许多传统节日,老百姓会在一些佛菩萨的生日,赶到庙里参加法会。而佛事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寺院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除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更是几乎渗透到我们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间流传着很多观音灵验的故事,在各地的民间小庙几乎都能找到她的身影。”李教授说,另外一方面,民间甚至也把佛教这无神的宗教变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有神论”,佛教成了一个充满神灵的世界,寺院成为顶礼膜拜神灵偶像的固定场所,而不单纯是僧尼修行的地方,“在我们高僧大德那里,佛是一个觉悟了的众生,不是神,所谓‘人人皆可成佛’并不是要成神,是要变成一个有觉悟、有智慧的明白人。”
“佛教对儒家文化更是一种依附关系。”成建华研究员说,随着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佛教逐渐从表面层次的对儒家纲常名教的妥协调和发展为深层次的对儒家思维特征与思想方法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又反过来影响传统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非常庞大而复杂的信仰体系、哲学体系与价值体系,两千多年以来,佛教融入中国社会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人主要的精神信仰,并发展出富有生活气息和社会教化意义的民间佛教,这也足以表明佛教的持久活力和恒久价值。佛教在未来社会如何重建价值发挥积极作用高境界佛学教育,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艰巨而迫切的问题。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