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

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

1.《史记》的体例和相关文化常识 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到“腐刑”。一度想到自杀,但“隐忍苟活”,

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 ,完成历史巨著《史记》的创作。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 “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 “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少卿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学常识,成一家之言”。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叙事艺术:文学性的叙事态度,即“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人物传记

富于戏剧性的故事

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

“互见法”

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的特点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类型丰富的特点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个性较鲜明的特点

语言艺术

司马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小说的体裁和叙事方式受到《史记》的显著影响。

《史记》的故事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史记》的纪传体对后代传记文学影响深远

在史传以外的散文方面,《史记》的影响日益增长

1

江苏省海门中学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史记》文化常识编制:石丽玲

“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易》:周易的简称,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和魏信陵君无忌。 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

连横: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张仪)

刀笔吏:主办文案的官吏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叫牺牲

血食:享受祭祀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字任好)和楚庄王

三代:夏 商 周

三晋:韩 魏 赵

秦汉以前以右为上。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注释中的一种说法)三皇:天皇 地皇 泰皇 五帝之前的三个帝王

古代乐律为五声”:宫、商、角、徵、羽(变徵 变宫)

2.史记中的成语或典故 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2. 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出处:“我文

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贤人。”

3.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出处:“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4.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出处:“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5.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出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

6.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出处:“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候盗兵袭之,亦示项王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出处:“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8.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出处:“大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9.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出处:“读《易》,韦编三绝。”

10.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出处:“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11、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12、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出处:“劳苦功高如此。”

13、作壁上观: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出处:“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14、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出处:“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

15、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出处:“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16、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出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17、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出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18、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出处:“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19、 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出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0、 随波逐流: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出处:“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3.史记中的名句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传)

4、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7、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10.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史记。魏公子列传》

4.练习 1.下列成语不是全部出自于《史记》的一项是( )

A.一家之言 约法三章 运筹帷幄 破釜沉舟 守株待兔

B.作壁上观 衣锦还乡 怒发冲冠 沐猴而冠 刎颈之交

C.对簿公堂 背水一战 韦编三绝 图穷匕见 胯下之辱

D.安堵如故 画地为牢 博闻强志 四面楚歌 多多益善

2.下面《史记》中司马迁人物评论的对象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项羽

B.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李广

C.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蔺相如

D.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

3.下面对《史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尤其在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

B.《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学常识,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

C.在《史记》中,帝王、诸侯、农民领袖、卿相、将帅、后妃、宦官、文学家、思想家、刺客、游侠、商人、戏子、医师、男宠、卜者,各各显示出人类生活的不同侧面,又共同组成色彩斑斓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D.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所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 《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就是典型的例子。

4.《史记》选读名句填空

(1)一沐三捉发,。《鲁周公世家》

(2)大风起兮云飞扬,,。

(3)其身正,,其身不正,。

(4)桃李不言,。

(5)不愤不启,,,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6)力拔山兮气盖世,。,虞兮虞兮奈若何!

(7)高山仰止,。

(8),,上服度则六亲固。

(9)方正之不容也,故。离骚者,。

(10)人穷则反本,,未尝不呼天也;,未尝不呼父母也。

(11),,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1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13)推此志也,。

(1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15)上联: , ,,。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此鸟不飞则已,;不鸣则已,。

(17),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8)陷之死地而后生,。

(19)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子罕》)

(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5.请分别在后面横线上写出下列语句称述的人物。

(1)刘邦称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2) 太史公赞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3)楚汉之时人们评价“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4)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

(5)孔子称“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的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个部分,其中,本纪主要记帝王朝政兴衰;世家主要记载人物事迹;列传主要记叙开国承家的诸侯。

B.《史记》在综合先秦各体史书的基础上,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书中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4年三千多年的历史,贯穿着史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求索精神。

C.“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这句话后来成为一个成语“捉发吐哺”,用以形容延揽人才而操心忙碌的样子。

D.姓氏渊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文中说“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那么,其后人便为鲁姓,这就是姓氏的一种来源方式。

7.读古代典籍,对有关名言佳句要诵读识记。曹操在《短歌行》一诗的结尾使用了本文记载的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这句话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什么是“春秋笔法”。

材料一:左丘明在《成公十四年》中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意为:《春秋》的记述,用词细

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

材料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春秋笔法

9.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联系《史记·孔子世家》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或学的原则,并加以评析。

10.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破釜沉舟”说的是谁的故事,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C(是管仲) 3.B(《史记》为纪传体通史)

4.(1)一饭三吐哺 (2)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4)下自成蹊(5)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6)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7)景行行止(8)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9)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10)故劳苦倦极,疾痛惨怛 (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盖自怨生也 (12)举类迩而见义远 (13)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4)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15)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16)一鸣惊人。 一飞冲天 (17)风萧萧兮易水寒 (18)置之亡地而后存 (19)匹夫不可夺志也 (20)或轻于鸿毛

5.(1)张良 (2)李广 (3)韩信 (4)颜回 (5)宰予

6.A“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7.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 所谓“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9.(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10.引用西楚霸王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砸破烧饭工具,毁坏船只,以必死之心击败秦军的故事,强调笃志的重要性。

文学常识之《史记》中的刘邦2016-07-17 19:45 | #2楼

刘邦好酒,但是没有钱来买酒,于是便赊酒。因为每当刘邦来饮酒时,卖出的酒竟是平日的数倍,酒家很奇怪。喝醉了酒的刘邦倒头就睡,他的身上常有龙出现,令酒家很奇怪,到最后酒账不了了之。没钱买酒并且赊酒是没有面子的,但是能够一直喝下去,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到吕公家庆贺,身无分文,却诈称“贺钱一万”,明明是吃白食,竟令吕公刮目相待,不但请坐上座,而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刘邦。要知道连当时与吕公要好的县令求亲,吕公都不同意,却将女儿许给了只有一面之交且是来吃白食的刘季,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负责看管城门的老头郦食其来见刘邦,刘邦正叉开两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为其洗脚。郦食其很不客气地批评刘邦说:“你这样子接见老年人是很不礼貌的!”被人当面批评是很没面子的事,但是人家刘邦马上知错就改,整理了衣服就向郦食其道歉,请其上座。于是得到了一条重要的计策:袭击陈留,以得到秦军储存的粮食。

被项羽追得到处跑,自己的父亲也被捉住,当项羽要煮了他的父亲喝汤时,刘邦却厚着脸皮说:“咱俩是仁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喝人肉汤时能不能分给我一勺子呢?”在危急关头,为了让马车跑得快一些,刘邦竟然把自己的儿女推下车去,连马夫都看不过了,下车把孩子抱到车上。追兵一急,刘邦又把孩子推下车去,马夫停下车再把孩子抱上来,“如是者三”。我想,脸皮薄一点的父母,若干年后回忆起来都会愧杀。但是,人家刘邦脸皮很厚,不要这个“慈父”的假面子,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啊!

韩信的军权越来越大,对刘邦的命令有点打折扣了,于是刘邦说:“事成之后,封你为齐王!”韩信马上漂亮地完成了刘邦交给他的任务,刘邦也说话算数,封韩信为齐王。封了韩信为齐王之后,刘邦有点后悔,于是大清早单枪匹马闯进韩信的卧室,把大印夺了过来。想想吧,这和两个很要好的孩子,翻脸之后的“算账”有什么区别呢?那时刘邦已经快要称帝了,干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很没面子啊?然而,夺了韩信的大印,却为后来维护自己皇帝的面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史记》文学常识12-27

文学常识之《史记》中的刘邦12-26

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12-16

关于冬至的文学常识12-26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宋代文学常识08-01

文学地理常识01-26

初中文学常识01-20

文学常识:礼仪习俗12-14

语文文学常识11-25

古诗文中关于天文的文学常识12-26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