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天,我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书法入门班的报名信息,一时好奇,就去报了名。

那是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书法公益班,每周上两次课,老师特别认真,每次课都能从晚上7点一直讲到快11点,还留作业,隔周一一讲评。

班规很严格,不交作业不签到,就会被踢出群。

为了能安安稳稳地呆在群里,我开启了乖学生模式。平时空闲时间少,几乎不可能跟着听完,于是每个周末都在忙着补课、补作业。

哪一周遇到老师有事,少开一次课,心里会暗暗舒一口气。

练了两个月之后,班级结业,我正式成为了一名野生书法爱好者。

买了几本喜欢的字帖,跟着写写画画。

上课的时候,练的是中规中矩的《书谱》,学习基本的笔法、章法,没有作业压力之后,开始找“感觉”。

接连买了好几本喜欢的字帖,包括王羲之、赵孟頫、文徵明。

练着练着发现,王羲之的字太有风骨,学不来;赵孟頫的字暗藏机锋棱角,学不来;还是文徵明的字圆美流转,观之可亲。

所以,最近临的都是文徵明的《琵琶行》、《归去来辞》、《前后赤壁赋》等等,写得开心了,笔法也渐渐“沉”了下来,不再那么虚浮、飘忽。

临帖最神奇的体验,是从游转的笔画,联结到原作者在书写时的状态。

有时,正襟危坐,一笔一划里全是认真;有时,渐入佳境,不再那么执着于用笔;有时,如幻如醉,笔走龙蛇,略无迟疑……

奇门遁甲入门推荐书_奇门遁甲入门到精通书_奇门遁甲术入门有什么经典书籍

令人流连忘返。

我绝对算不上用功,练字也没有走所谓的“正道”,只是兴之所至,自然而然便沉浸其中。

参加书法班之前,买了两刀宣纸。

截止目前,一刀大概也就用掉了五分之一而已。

朋友见了我的字,却常常误以为我已经练了好些年。

其实,如果你学习一项技能,纯粹是为了享受它所带来的乐趣,那么,用不着吃很多苦、受很多累,只要找到喜欢的“姿势”,就可以在其中自由玩耍了。

听傅佩荣先生讲解“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这句话。

先生认为,“不说”、“不占”、“不相”,并不是一种禁忌或道德限定,而是说,当一个人被困在“说”、“占”、“相”这样的“术”之中时奇门遁甲入门推荐书,反而不容易全身心地参与和体验“道”本身了。

“术”只是方便之门,而“道”才是我们对某个事物的综合把握、理解,乃至于能量层面的共振。

所有的事物都有“道”,如果想要轻松、愉快地学习,首先需要联结“道”,而不是具体的“术”。

因为,“道”会帮我们打开学习的快乐源泉。

很多朋友好奇,为什么我能够通过自学,把心理占星学到中级以上的程度。

占星学的概念繁多,行星、星座、宫位、相位……对于初学者而言,简直眼花缭乱。

死记硬背,背不过来;想找规律,很容易流于纸上谈兵。拿到一个真实的星盘,面对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会发现理论知识全都用不上。

奇门遁甲术入门有什么经典书籍_奇门遁甲入门到精通书_奇门遁甲入门推荐书

怎么办?

关键在于先摸索到其中的“道”,有了正确的观念,再论技法。

比如,占星学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奇门遁甲入门推荐书,意义在哪里,这些形而上的问题,其实比表面上的“神准”重要得多。

它们会让你联结到高层的智慧,尽量少走弯路。

分析星盘时,从“大”的趋势、特质入手,找到最重要的一两个主题,比死磕细节要管用得多。

苦学而无成,大多是在细节上纠结太甚,对全局把握不足。

不要在纠结中浪费太多时间,记得多享受,多体验,去感知那些生动、活泼的部分。

这样会比较有动力继续下去。

每一节九宫数课程里,我都会给学员提供分析脉络。

同时也会告诉大家,这只是一个比较好用的方法,可以确保你的分析全面、有条理、不会遗漏重要信息,但目前我并没有亦步亦趋地使用它。

倒不是为了炫技而剑走偏锋,只是,做咨询的经验多了,往往会有很强的直觉,一眼扫过去,便能拎出关键点来。

直觉的部分,实在不容易教,但在学习中至关重要。

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说,少琢磨假设性的问题,多研究真实案例,总结经验,让感觉慢慢出来。

这份直觉,比较接近于“道”。

即使是最硬核的技术,在学习时也需要避免被过多的“术”所限制。

因为,所有的知识、技能,本质上都是这大千世界的映照与投影。

“术”的成分太多,容易匠气、死板,无法联结到世界的丰富,学来也无多少趣味。

宋人严羽评论盛唐诗,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接近了“道”,便是如此。

学习的快、慢、好、坏,取决于心性。

学奇门遁甲时,老师说:戒之在急,慢就是快。

人心浮动,人心难定,所以许多简简单单的事情总会被搅乱,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心性单纯的人,没有那么多的限制性信念,入门和精进都比较轻松。

别心急,别吓自己。

学习这么好玩的事情,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来就好了啊。

By Miss柳。

厦门大学硕士。

占星师,塔罗师,

阴盘奇门遁甲风水调理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撰稿人。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