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奇门遁甲原形态的另一个难点,则来自于,现代人与古代人的空间观念也是不对应的。
我们现代人的空间观念,勉强对应古代人的四正四维的空间观念。这两种观念仅仅是非常相似,却不完全相同。因为古代四正四维的观念为数“九”。
《淮南子地形篇》里说:“天地之间九州八极。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益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翼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这是一种狭隘封闭的地理观念。
八极就是除正中外,八个方位的记号。东方震,南方离,西方兑,北方坎,称为四正。东南巽,西南坤,西北乾,东北艮,称为四维。这也叫八索。
这些,就是奇门遁甲里的“门”了。八门,休、生、伤、杜、景、死、惊、开。问题在于,这八门对应的数字是九宫——也称九丘,只是因为中宫不动,所以现代观念里是把中宫忽略掉的。但是在奇门遁甲中,中宫即使不动,也不能忽略掉。
所以,虽然奇门遁甲说的是八门,却是用数九来对四正四维的一种空间定位法。
而使这个问题更加复杂的是,古人的四正四维观念源于二维观念。
二维方向观念是“门”最早也是最基础的概念。简单说就是天圆地方。《说卦》“乾为天,为圜。”圜,音读huan,又称作“旋”。《庄子·天运》“天其运乎?……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耶?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己耶?”什么意思,古人讲“天道好旋”,认为,我们所处的方位,沿固定的方向运行,每隔十二个时辰返回起点。《论六家旨要》“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简单说,以天上日月星的运转排列的情况,判定下边的地理方位。它在奇门遁甲里,是地数。
九对八,本就大大提升了运算难度,当我们进行到这一步,并且还在懵懂时,忽然发现它又逆向还原成二。
于是,还原奇门遁甲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把钟给拆了,研究它内部的结构,然后再次组装起来,你忽然发现,虽然钟是组装起来了,甚至还在走动,但是你手边多出几颗零件来。
这个情况是能郁闷死人的,因为不管你怎么去算,在你觉得最合理的时候,你发现中宫无法正确安盘。多出来的东西,不知道是哪里多出来的三奇六仪克应表,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易纬·乾凿度》里说:“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
《易·系辞》里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这个算法是,奇和门的对应,各取五个数,天数1,3,5,7,9;地数2,4,6,8,10。对应五行,1,2,3,4,5是生数,也叫元数,2,4,6三奇六仪克应表,8,10是成数,也叫再生数。
各取次第:1,6配北方(坎水);2,7配南方(离火);3,8配东方(震木);4,9配西方(兑金),5配中央(土),但不配八门。
这样算下去,进行到干旬空和日旬空时,因为三奇六仪不变顺逆,所以你只能向前走,不能回头。遁甲布盘,顺序是地、天、人、神。
以前我也介绍过,地盘之后戊在哪个宫,哪个宫原来对应的天盘九星为值符,人盘八门为值使。这样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你不想中宫不安,就只能去调动明堂九数里的其他盘门,必须要保持n²个自然数排列在每边n格的纵横斜盘里以值门。其实这与近代西方数学所讲的magic 是一样的。
这个阐释,其实在《易纬八种》和《故经解汇函》里也有过描述,比较具现化的倒是《太白阴经》和《补三国兵志》,它得出的方、圆、曲、直、锐为起,起于五而终于八,总为九。
很明显,如果照原本的算法,只能眼巴巴看着多出来的不知道干什么用的中宫发傻。因此,还得重新对应五方,才能开八门。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