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课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与礼仪制度)反思探究课教学实录
扶风县法门高中语文组 高文强
摘要: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引导学生借助梳理课本知识中国的姓名文化常识,强化学生对古人姓名字号与礼仪制度的积累与辨识,从而引导学生体悟古代文化常识之妙,树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古代文化常识 反思能力培养 探究
教学目标:
1、 搜集必修课文言文有关涉及到文化常识的姓名与礼仪制度中的典型范例,积累古文化有关姓名字号与礼仪制度的文化常识。
2、 引导与培养学生在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反思探究能力,使学生能识记与辨识古代文化常识。
3、 通过反思探究,体悟传统文化的精妙,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基本素养。
教学重点:积累并反思探究古代文化常识中有关姓名字号与礼仪制度的有关知识,明确古代文化,对维护封建统治稳定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反思探究,了解并辨识古代文化常识具体细致之处,能够识记并辨识。
课堂实录: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雍正王朝》中雍亲王与十三贝勒回京一段)
师:大家看了这段,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大家,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雍亲王与十三贝勒不下桥了?
生:因为礼制不合。
师:具体说说那些礼制不可?
生:迎接他们所奏的是《畅春阁御乐》,是皇帝回京所奏的音乐。
生:龙旗多了四面,宫灯多了三盏。
师:对,同学们看的很仔细,很好。那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假如用这个仪式回京,会有什么后果?
生:不合礼数,可能引起朝臣的猜忌,惹得康熙帝的不悦,要废了雍亲王的封号,也许胤禛因狂妄自大等罪名永远就与皇位无缘了。
师:宫廷斗争激烈,时时处处都得小心。尽管胤禛贵为皇子,也建有大功,但也应自觉的遵守礼制,不可僭越,更不可让小人作祟,自己受诬陷。
师:好,大家看了这个片段,知道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它有许多制度与礼节,来维护者这个大一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其中包含着许多古文化常识,我们阅读古诗文也不可不知。另外古人的许多聪明才智也包含在这些古代文化常识中,要继承传统文化也不可不察。这些年高考也明确将文化常识的考查作为一个新考点,我们不可轻视。
二、 链接高考,明确方向
师:近年来,《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而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繁杂,考查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呈现?那些都是热点?大家看一看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三卷。
(运用多媒体再现2017年全国新课标Ⅲ试题)
师:哪个学生愿意说说试题的形式,赋分以及所体现的特点?
生:这个试题是高考文言文的第11题,单选题,四选一,选择一个表述有错误的,赋分是三分。
生:这道题考点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与辨识,它考察了古代姓名称谓,宗法礼俗,官职沿革等方面的常识。
师:对掌握这些常见的古道文化常识,对于我们传承古代文化,提升语文素养意义重大。那么,我们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呢?借学习必修五梳理与探究单元教学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来回溯课本,反思探究古代文化常识要义,强化积累与辨识。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反思探究有关古代人名字号及有关礼仪制度的方面的文化常识
三、 回归课本,反思探究
师:课前老师将大家分了二个组,设置了任务,让大家从古代人名字号及礼仪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反思探究学习领会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现在请大家交流分享各组同学搜集的实例,然后大家共同来反思探究这些实例背后的所体现的有关姓名字号以及礼仪制度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老师需要强调的是,在组员分享交流时,大家要仔细听并可以补充,要思考实例所体现的古代文化常识。
生:我们组选的是古人姓名字号。搜集的必修课本的实例有:
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
②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
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④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安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师:前一个是史传体介绍人物的,后面称呼人物的,有什么讲究和规律,你首先给大家讲讲名与字是如何起的,好吗?(反思探究一)
生:好。古人一般一出生,就由父亲给孩子起个名字。到了20岁,就行加冠礼,表示孩子已成年。由父亲或有威望的族人给其起个字。
师:那么,老师插一句,你给大家说说你搜集的这些例子,姓名与字分别是什么?
生:第一个,张衡,字平子。张是姓,衡是名,而平子是他的字。第二个因为李蟠时年十七,还未到20岁,因此,只有姓与名。
师:说的不错。那第三个又是什么呢?
生:曹孟德说的是曹操。曹操字孟德。
,师:第四个较复杂,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名与字吗?
生:这四个人是与王安石一起游褒禅山的。第一个人,姓萧,名君圭,字君玉,他是庐陵人。第二个人,他是长安人。姓名叫王回,字深父。后边的都是他弟弟。一个叫王安国,字平父,一个叫王安上,字纯父。
师:对,古代人只要过了二十岁,进行了加冠礼,取了字。其姓名都有名有字。
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古人名和字有没有联系,若有联系那是什么联系,你们组谁愿意给大家讲讲?(反思探究二)
生:一般姓名与字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张衡,衡就是平衡之意,而张衡的字也就取的是“平子”。字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
师:还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的正确性。
生:曹操,字孟德。操古义有情操品行的含义。而孟德,德就是有品行节操的含义。因此曹操的名与字也是互相补充解释的。还有诸葛亮,字孔明。
师:讲的非常好。那曹操字孟德中的“孟”字也就是有节操有品德的含义了?
生:(尴尬一笑)这个还没有想?也许“孟”字无实义吧?
师:“孟”字究竟有没有实义?那个学生知道,给大家讲讲?
生:孟是兄弟的排行吧?老师不是讲过孟姜女她不姓孟,姓将,孟说明她排行是老大。(学生笑)
师:那么孟子就是他们家的老大吗?
学生摇头。
师:那孟子姓名与字是什么?
生: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
师:那孟子不是家里的老大吧,(学生笑)奥,孟子的名与字有没有关系?
生:有。轲与舆,好像都与车有关系。
师:对,孟子姓孟名轲,轲的确是一种车,而舆,也是车。那么轲与舆这两个车有何区别,谁有字典,不妨给大家查查?姓名中有“孟”这个字,有时孟是姓,有时孟也表示兄弟排行。老师要问既然亚圣孟子的姓名与字,大家都知道,那么儒家的鼻祖孔子的姓名与字又是什么?
生:(大家齐声道)孔丘,字仲尼。
师:孔子是儒家的至圣,名丘,字仲尼。那么,“丘”的意思是┅┅(学生答土丘,山丘)尼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面面相觑)
师:好了,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孔子的名字由来。史记记载,孔子之父叫叔梁纥,他与孔子的母亲,他们在尼丘这个地方祈祷而要下孔子,也就是说孔子出生与“尼丘”相关,因此他的名字都有这两个子。那么字中的仲,是说什么呢,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因此,有人也称孔子为孔老二,不过这样叫就有点是大不敬。我们还是叫孔子或者孔圣人。
刚才那个同学让查孟子的名与字的含义,请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轲的意思是原为具有两木相接车轴的车。而舆意思是,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
师:很好。轲与舆都是与车有关。这是名与字的相关性。他们大都是互相注释补充。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字都是对名的补充与注释呢?
生:古人的名与字还有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子。愈就是向前超过的意思。而退之,则是后退的含义。韩愈的名与字,告诉我们,做人要知进退。
师:对,根据大家的讨论,古人的名和字关系是什么呢?那个同学知道来说说?
生:古人的名与字是有关系的。一种是从正的方面对名的注释与补充,名和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另一种则是从名的反方面对名进行注释与补充。
师:对,名与字具有相关性。一种是相辅相成,一种是相反相成。老师知道古人有姓名,也有字,还有号。那么,谁来说说号怎么回事?它还有那些?(反思探究三)
生:号 是人的固定的别名,又叫别号。一般号是自号,顾名思义,就是文人士大夫为了表达自己某种志趣和抒发自己心志而自己给自己起的号。
师:那你举举例子。
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师:号中的居士意思是——(学生答,修行的人)。对,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淡泊名利乐山乐水的情趣。那么除了自号外,还有他号,别人给起的号。这一般是谥号。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什么叫谥号?
生: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行为和品德而给的一个评定称号。如北宋的范仲淹与司马光的谥号都是“文正”,欧阳修与苏轼的谥号都是“文忠”。
师:是否谥号都是褒扬的?
生:不一定
师:奥,举几个例子来说说?
生:记得隋朝的亡国之君隋炀帝,他帝号中的的炀就是谥号,还有周厉王的厉也是谥号。炀厉都是贬斥的含义。
师:对,对大汉奸秦桧的谥号是谬丑,褒贬自明。因此,根据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谥号有褒有贬。
师:咱们组就关于古人的姓名字号搜集的例句还有哪些,请作补充?
生:⑤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人。《苏武传》
⑥ 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苏武传》
⑦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图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 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你说说你所收集的句子有何发现?
生:古代人称谓还是有讲究的。一般说别人不直接说别人的姓名,只说别人的名。自称也是这样的。还有古人自称一般用谦称,如臣,仆愚等。
师:对,古人称谓是很讲究的。我们曾经做语言的得体是给大家总结的称谓规律是什么呢?(反思探究四)
生:家大舍小令外人。
师:说的非常对。那么,古人是如何交际的呢,老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大家体会体会。记得《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个情境,一个是虎牢关前,张飞与关羽正与吕布战的正酣,这时刘备提双股剑赶来助战,他喊道,两位贤弟,愚兄来也。你看刘备的遣词用语就很讲究。而另一个情境是,孙权托诸葛瑾向关羽提亲,关羽却说,吾家虎女安能嫁汝犬子乎?你看关羽说话的用词,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学生笑并小声议论)对,关羽是很狂傲的。这也激怒的孙权,为关羽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师;对称谓在古人的交际中经常会用到。他体现着一个人的素养。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承载物。那么,还有那个学生搜集了材料,给大家奉献一下。
生:⑨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⑽孝公既没,惠文,武王,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⑾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
⑿ 布衣之交尚不可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⒀ 汉天子我丈人也。 《苏武传》
⒁ 独有女第二人,。 《苏武传》,
师:你有发现什么什么,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古代人还有许多特殊的称谓。例如皇帝称自己为寡人,氓隶,布衣是老百姓的称呼。还有许多古今异义的称呼,如丈人,在苏武传中是长辈的含义,女弟是妹妹的含义。
师:收集的很好,解释的也准确。古代皇帝自称还有孤,朕等。前面负荆请罪中,廉颇说,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卑贱之人指的是谁,而将军指的又是谁?
生:卑贱之人指的是廉颇,是自谦。将军称的是蔺相如。
师:蔺相如是文官,为什么称将军呢?
生:因为先秦文官管军权,所以称相如为将军。
师:读书要读透,更应注意古代的文化常识,不可不讲究。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第二组同学上讲台与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组搜集到的有关古代古代礼制方面的资料。
生:《廉颇与蔺相如列传》中有关古代出使的礼节。
(1) 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拜达书于庭,何者?
(2) 见臣列观。
师:根据以上的实例,你说说古人出使的礼节,怎样?
生:课文中的斋戒,是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以示虔诚。拜送书,授予国书。由这段可以看出,蔺相如出使秦国,赵王又是五日吃斋戒酒恭祝两国平安顺利,行此大礼,表示非常重视秦国。而文中的“列观”,根据注释是一般的宫殿,指章台。秦王不在正殿接见相如,可以看出秦王持强凌弱的傲慢。这也是相如设计完璧归赵的原因之一。
师:说的好。古语言,来而不往,非礼也。古人讲究礼尚往来。蔺相如出使秦国,处处遵循礼节,不卑不亢,维护了赵国的利益。那么,出使异国是不是都是这个礼节呢,那个同学能给大家说说《苏武传》中汉使节苏武出使的礼节又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反思探究中国的姓名文化常识,明确古人出使的礼节)
生:《苏武传》有这样的句子: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出使时,应该有个使者团,这个使者团的负责人就是苏武。出使要有一定的身份,苏武当时是中郎将的身份。手里拿着符节。课文注释“节”,意为旄节,古时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也就是我们说的凭证。赂不是贿赂的含义,在这里是财物的含义。苏武持节拿着财物出使匈奴。这是苏武出使的礼节。
师:同时出使他国。赵王斋戒,相如捧壁而行。苏武则是持节拿礼物出使。他们时代不同,国君不同,任务不同,礼节也就不同。但相同的都是出使都有礼数,不可随意轻妄。
师:出使有礼节,那么座次有没有礼节呢?谁给大家说一说?(反思探究拓展)
生:《鸿门宴》一文有古人座次。
(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师:那从座次上看,你看谁的座次高贵,谁的卑贱?有何讲究?
生:项羽与项伯的位次显得高贵,而张良的座次就显得较卑微。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室内的座次礼仪是,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
师:很好。大家都知道,我国素来就是礼仪之邦,那么,古人还有那些礼仪制度?
生:古代人讲究五礼,古代把有关祭祀的事叫“吉礼”;把冠礼婚礼等的礼数称谓“嘉礼”,把有关丧葬的礼数称为“凶礼”;把有关外交的朝聘会盟的礼节称为“宾礼”;还将有关军旅的应遵循的礼数叫“军礼”。
师:说的很全面。那刚才咱们看的视屏胤禛回京,百官迎接属于那种礼节?(师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进一步明白古代礼仪制度)
生:是不是属于宾礼?
师:对,你看迎接的旗帐,悬挂的灯笼,还有演奏的音乐都有一定的礼数,不可僭越。咱们刚才讨论的出使的礼节与《鸿门宴》的座次的礼数,又是属于哪一个?
生:还是属于“宾礼”。
师:五礼中有一个嘉礼,它包括加冠礼与婚礼,谁能说说加冠礼是怎样的?
生:古代男的一般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行加冠礼还要由长辈给起字。
师:我们在初中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有这样一句话“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这里就提到古人的加冠礼。古代未成年男子束发,不带冠,行加冠礼才标志着进入成年。那么,古代女子到了成年举行的礼仪叫什么呢?是不是也20岁?
生:。不是20岁,是15岁。
师:及笈的礼数是怎样的,有何意意义?
(生大多摇头,有一个说举手发言)
生:及笈礼大概是说女子到了成年举行盘发插笈,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了 。
师:婚丧嫁娶,古代人都要符合一定的礼俗。古人婚俗程序一般有纳彩,纳币和亲迎等礼数。纳彩就是提亲,纳币就是答彩礼,亲迎就是男方亲自迎娶女方。那么丧礼,也叫凶礼,儿女在灵堂要行三叩九拜之礼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古代人特别重视孝道,父母如果去世,儿子就要守孝。那有什么讲究?
生:就是当官的要请假回家守孝。
师:那叫丁忧。为父请假守孝叫丁父忧。为母守孝叫丁母忧。那么,丁外艰,丁内艰有分别指什么?
生:丁外艰指丁父忧,丁内艰指丁母忧。
师:很好。意思一样,说法不一样,要记清楚。那么一般多少时间,(生答,三月也有答三年的。)是三年,官员三年要吃住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食肉。若官员丁忧不报,就可能遭到御史的弹劾,而朝廷应政务繁杂,不让官员服完丧丧期就来工作,这叫夺情。
师:古代人还重视祭皇天后土与祖先,这叫吉礼。那么,古代帝王所祭祀的土神叫社还是稷?
生:叫社。
师,你们看这个社是一个会意字,就是祭祀土神的意思。那么稷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摇头)师:社稷的稷是就是谷神。咱们扶风邻县武功县武功镇还有一个后稷台,就是后人纪念先祖后稷教民稼穑而修筑的。因此后稷被称为五谷之神。大家有空可以去武功镇去参观凭吊为民族做贡献的先祖。
师:好,那么祭祀时供的祭品还是有讲究的,那些祭品还有一种称呼叫什么?
(学生疑惑,教师相机指导)师:曹刿论战中有,牺牲玉帛,弗敢加加也。
生:牺牲。
师:对是牺牲,古代把宰杀的牛羊猪等做祭祀的贡品叫牺牲。贡品有太牢与少劳之说,谁来说说,二者的区别?
生:太牢是牛,羊,猪,各一头。少劳是猪羊各一头。
师:好。古代统治者祭祀天地山川要行大礼叫什么?
生:祭天。
师:叫封禅。一般由古代帝王亲自到五岳之首泰上进行,以答谢天地造化之功。
师:好,我国文化历史悠远流长。有自己独特的名族文化印记。本节课咱们依托必修五教材梳理与探究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这一课,共同学习与反思探究了古代有关姓名称谓与礼仪制度,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讲求尊天敬地,忠国孝亲,以礼治世的民族。相信大家在法门高中经过三年的锻造乃至以后上高校的精修,一定能够将自己锻造成一个善于反思探究又善于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伟大的中国复兴梦的践行者。
下去大家要整理笔记,丰富我们的语文积淀,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同时完成课后习题
谢谢大家。
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来稿请发至邮箱。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