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真正有系统学术思想的自然不可能有一百家。汉代刘向的《七略》将春秋战国的百家具体归为十家,即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家,除去小说家,其余九家就是九流。小说家主要是写故事书,对政治的影响不大,所以逐渐没落。十家之外,还有兵家、医家等没有形成完善体系的学派。今天为人所熟知的是儒、墨、道、法四家,但除了这几家有名的学派,为人不知的名家出过魏国丞相,农家还挖走过儒家门徒,他们在那个年代也有相当的风采。
一、名家可不可笑
名家之名,究竟源于何处?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在孔子身上。孔子最先提倡“正名”诸子百家主持学派,由此“名”的思想便传入思想、政治、哲学领域。但孔子并未深究“名”是什么,只是强调“必也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就给后人无限遐想,所以后代儒墨道法等百家都曾探究“名”为何物,出现了名礼、名法、名辩等名实辩查的斗争。
在后代学派中,以惠施为掌门,开创了专门讨论“名”是何物的学派——名家。名家专门研究哲学,讨论逻辑,探讨“名”“实”关系,以玩弄文字的辩论为门派特色。但如果惠施真的只是个擅长诡辩、咬文嚼字的官吏,那他不可能当到魏国丞相,毕竟魏王也不是傻子,所以名家的思想必有可取之处。
惠施,被尊为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人,道家庄子的莫逆之交,二人可谓一对损友。史籍中记载了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故事,看起来都是惠子吃亏,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先来看“惠子相梁”的故事:庄子来魏国,有人告诉惠子,庄子来是要取代惠子当丞相的,惠子就搜捕庄子。庄子却主动见惠子,说自己是“鹓鶵”[yuān chú](凤凰的亲戚),“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根本看不起魏国丞相的职位。
再来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咱们大概翻译成白话就是,庄子说,这里的鱼是快乐的吧。惠子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所以你不知道鱼。庄子则说,乱套了、乱套了,从头说,你问我你是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那我现在告诉你,我是在濠上知道的。
庄子
在这两个故事里,惠子都是吃亏的一方,看起来惠子就是个目光短浅的人物。可是和只会四处挖苦别人的庄子不同,惠子可是实实在在给百姓做了事情的政治家。
惠子的名家注重辩论,但不是嘴炮,而是也很注重实际结果。惠子当魏国丞相时,魏国已经衰弱,要应对的是崛起的秦国,惠子不能靠空谈来执政,而是采用一切能富国强兵的手段。所以他执政时,第一,积极推动魏国法治的完善,进一步巩固封建地主制,打压贵族,提高国力和军力。第二,拉拢崛起的齐国,推动齐魏相王,使得齐国成为魏国后援,缓和了马陵之战庞涓死后齐魏两国的矛盾,避免了魏国在秦齐东西夹击下两线作战的窘境。第三,全力应对秦国,为此他积极进行魏楚齐三国合纵抗秦。
由惠子的行为来看,名家更重实际结果,只要能达到目的,不会局限在自己的派系思想内,他们不是追求简单的虚名。孔子最早就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谓“正名”,最终为的还是“成事”,惠施可以说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
魏王
二、农家是讲耕地的吗?
战国时期讲究耕战,但农家却不是简单地教人如何耕地的农学。农家是九流中唯一一个不知道流派传承和创始人的神秘学派;农家也是唯一一个有根据地的学派。其他学派都是四处流窜,成员错综复杂,是在流转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比如儒家孔子是四处游历,儒家的门徒也是哪国人都有,没有固定据点。而农家却有严格的势力范围,农家的萌芽和高潮皆出现在楚国。
神农
《汉书》说:“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可见农家是官学出身。在夏商周三代时期,生产力低下,所以国家必须有专门的人教百姓如何种地,“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追溯元祖的话,可以说农家以尝百草的神农为一代,以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的后稷为二代。在春秋战国生产力大变革背景下,士族崛起,私学兴起,官学下移。农官随着井田制、分封制的破产而衰弱,被迫下野到民间。《论语》中有“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的记载,可见当时的社会是有农业风气的。
从《论语》来看,春秋时最早的农家应该是孔子游历楚国时见到的长沮、桀溺、荷蓧丈人。这三人都是隐士,有大学问。为了存活,他们必须自己动手耕植稼穑,所以对农事有直观的体认。他们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可见他们赞成实践,而反对空谈。在这里,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三人可以算作是农家的萌芽了。
诸子百家
至战国中期,许行出现,农家才有了更系统的思想。许行主张亲力亲为,带着门徒十几人,粗布短衣在楚国耕种。许行还主张即便是官员也要亲自种地,“种粟而后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总之,农家不是简单的种地吃饭,而是针对战国乱世相互征伐,贵族奢侈、百姓民不聊生的现状,主张取消社会分工,人人亲力亲为自给自足,社会和谐,是一种治理国家的主张。
他这种主张过于偏激,甚至存在错误。因为“士农工商”四民的存在皆有合理性,四者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做好本职即可。如果事事都要亲力亲为,天下之事何其繁多,自然不可能实现。但他的亲力亲为背后,其实潜藏着实践思想,所以儒家的陈良、陈辛跟许行接触后,才觉得儒学空谈,马上投入了农学的怀抱。
文史君说
虽然名家和农家都提倡实学,主张富强和实用功利,但毕竟实力太小,所以在流传中逐渐消弭。其中名家思想极其复杂,不易普及,因而难以引起人民的共鸣,比如白马非马、离坚白、火不热等哲学命题,在流传中被简单化,提出者公孙龙也被嘲讽为大傻子。而农家讲究事事亲力亲为,过于片面,虽然是对空谈思想的拨正,但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所以后代学者一度将名家惠子和农家许行都归为了墨家,这也是先秦百家思想相互渗透的一个表现吧。
参考文献
高华平:《先秦名家对诸子百家的学术批评》,《中国哲学史》2021年01期。
高华平:《农家源流与楚国的农家学者》,《船山学刊》2013年03期。
温海明:《惠施“历物之意”探微》诸子百家主持学派,《吉林师大学报》2021年11期。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