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MBA智库百科()

(重定向自企业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 )

目录

[编辑]

什么是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在系统内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体成员的身心能够融入到系统中来,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来实现文化管理模式的提升,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进而成为“企业人”。当然如果要理解这个概念,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文化。据考证,文化的最早含义是指人类装饰身体的活动,活动的结果意味着人与原来的状态相区别,由此引申,文化即实现人的角色转变。所以人的角色塑造成为文化管理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编辑]

文化管理的内容

文化管理是目前正在探索和实践着的管理目标,其内涵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比如包括如下内容:

①把企业看成有机的、“人的组织”,是培养人性的学校。传统上把企业看成生产产品的地方,充满机床设备、物化的东西;而从文化的角度看,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面临两种使命,赚取利润和培养人性,更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员工的文化素质,增加其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

②从人性假设来看,企业把员工看成是有血有肉、有着自我价值实现的“文化人”,人人是目的,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不可替代的,企业家是这样,每个员工也是这样。

③“外圆内方”式管理。外圆指通过文化来实行好的管理,内方指制度的内化,慢慢把制度演变为一种习俗。文化管理很好地诠释了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管理寻找的是一种中性的智慧,寻找的是一种中性的管理理念。文化是制度的润滑剂,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文化的润滑则难以成为自觉的人格行为,难以内化成为习俗。制度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塑造的关系。应该借鉴中国古代老子的智慧:无为而治、自我管理。

④重视感情和价值在管理中的运用。以前强调要什么,不要什么,感到人是一种很被动的存在;文化管理通过感情、价值观的渗透,变人的被动为主动。

[编辑]

科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本质区别与联系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以资本为核心,文化管理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目标是追求资本效益的最大化,文化管理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文化管理是建立科学管理之上的一种管理方式,是通过对科学管理的肯定和否定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文化管理同时还包涵了科学管理的一部分合理内容,比如科学的决策机制、严格的制度管理、追求最大的工作效率等。

[编辑]

文化管理产生的社会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人从日本二战后经济神速发展的奥秘中发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后,文化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开始席卷全球。它的产生迎合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是人们对管理个性的需求,同时也是从“机会”市场走向“能力”市场的产物。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在文化阶段达到新的竞争。中国加入WTO之后,必须与狼共舞,但企业家们认识到,如果没有狼的体质文化管理传统文化,必然被狼拖死,而要具备狼的素质,必须提升企业素质,自己也变成狼,甚至比狼还强,才能战胜狼。这些没有文化管理的参与都是难以实现的。

总的来说,文化管理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管理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迄今为止,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1.经验管理——人治、经济人

所谓经验管理是指没有成型的管理规律、成文的管理制度可以遵循,企业完全按照经营者自己的设想,跟着感觉,凭经验、直觉去管理。所以,在经验管理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这包括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凝聚人的个人魅力、良好的感觉和直觉。

1769年,英国诞生了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成为人类走向工业社会的标志。

在此后的漫漫岁月中,与这种小规模家族式的企业相伴随的是幼稚的市场和科学技术的低水平,这使管理者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但完全可以满足对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经验管理从不适应到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

2.科学管理——法治、机械人

在世界上第一家企业诞生142年后的1911年,美国人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问世,使企业管理由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进了划时代的科学管理阶段。使依法治厂、依法治企成为可能,使企业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科学管理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泰勒认为,懒惰是所有人的共性,因此,重奖、重罚、金钱刺激是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唯一手段。但泰勒的科学管理重物轻人,仅仅把员工当作工具,对员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其消极的一面。

3.文化管理——文治、价值人

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文化覆盖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现实与历史的特点,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地显示出来。文化是一整套由一定的集体共享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的,被个人行为能力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规范、模式的整合。

流行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行为科学,虽然未能补充科学管理的不足,然而却为文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行为科学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存、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5个层次,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不断攀升。正是从这一理论出发,人们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从重物不重人的科学管理向强调“以人为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在满足人的必要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人的精神价值需要的文化管理发展,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编辑]

文化管理的基本特征

1.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2.从理性的制度管理和灌输式的思想教育,到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由员工来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来规范和统一企业整体的行为,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力量。

3.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实际上是将企业作为封闭系统,侧重于调节企业内部运作机制,而企业文化管理则将企业视为开放系统,来强化企业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与调适。

4.是“以人为目的”的管理。

[编辑]

文化管理的作用

1.导向作用

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根本宗旨和目标是什么?企业的根本宗旨和目标构成了员工奋斗的共同理想或愿景,但是企业目标不能仅仅是追求盈利,企业要能够凝聚人,就必须有超越利润的价值观,就需要实施文化管理。

2.激励作用

对员工的激励,应综合考虑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物质需要可以用物质去满足文化管理传统文化,而精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尊需要则要靠企业文化。这就是现在很多企业在留住人才的时候,不仅只靠待遇留人,还要靠感情和事业留人。而感情和事业正是文化的一部分。

3.凝聚作用

企业应能够团结员工的心,使他深切感到这个事业值得追求,使他感到企业如家,也可以通过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的感情诉求实现。

4.塑造作用

人都是环境影响的产物,一流的员工不仅要有一流的业绩,一流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风貌、作风、敬业精神都应该是一流的。企业文化特别强调,员工之间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互相协作很好,内耗少,一致性强,企业的竞争力也会较强。

5.资源整合作用

文化管理形成的是一种经营理念、企业哲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整合作用,整合企业的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特别是企业精神资源的整合,更是文化管理作用的独到之处。

6.辐射作用

成功的公司,他的品牌战略往往也是成功的。品牌怎么形成的?品牌的背后就是文化,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在社会上的一种映象,一种反射,一种辐射。企业的文化让社会公众、顾客、供应商、政府了解了,让新闻媒体报道了,传遍世界,就树立了企业的形象。所以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就会树立好的企业形象,好的企业形象不断积累的结果就能变成好的品牌。

[编辑]

相关条目

来自""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