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苏轼曾写诗送朋友仲殊: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别的朋友像是茶,有甜,也有苦;但是你仲殊像蜜,里里外外都是甜的。
茶与蜜是苏轼对两类朋友的形容。
茶形容圈子里的朋友,虽然平日相处愉快,但是遇到一些立场、利益的问题时,关系难免苦涩。
蜜则是形容交心的朋友,彼此之间没有利益纠缠,天性相投,灵魂交契。
余秋雨说: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
越没有功利掺杂的友谊,往往越深刻,有用的是圈子,没用的才是朋友。
01
有用的是圈子
作家曾驿翔说:“圈子是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交换、整合、匹配的一种魔方。”
在很多人看来,圈子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混到什么样的圈子里,往往意味着人生可以抵达什么样的高度。
苏轼在杭州为官的时候,很受太后赏识。
同僚赵君锡猜他将来一定可以封侯拜相,于是刻意讨好。
苏轼吃不住别人的奉承,一度把赵君锡引为知己,给了他很多的机会。
苏轼苏辙二兄弟是“蜀党”首脑,赵君锡入圈之后,仕途青云直上。
苏轼出使辽国的时候,推荐赵君锡当了副使。
此后不到两年时间,赵君锡从给事中升到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可以说在苏轼身边吃尽了红利。
但是当苏轼兄弟倒台,他也迅速脱圈而去,转身把苏轼当成自己的垫脚石,投奔另一个圈子去了。
《小窗幽记》里讲: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胜餍,利交所以必忤。”
彼此不期待在对方那里得到什么,交往便可长久。
为了利益交往,一旦利益无法被满足,关系就会走向崩塌。
战国时期,孟尝君门客三千,身边汇聚了齐国最顶级的人脉和资源,引得无数人趋之若鹜。
但是后来他被齐王驱逐,很多人迅速和他断了联系。
孟尝君恨死了这些“假朋友”,拿了一个木板,把这些人的名字都刻在上面,打算秋后算账。
同僚谭拾子却说:
“谁富贵就靠近谁,谁贫贱就远离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是集市上早上人多,晚上人少一样,大家只是根据需求行动而已。”
孟尝君听完之后,把木板上的字都划掉了。
圈子本身就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
有利可图的时候,自然可以维持,利益一旦消散,圈子也就不复存在了。
杜甫曾感叹: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
人生真正知心的朋友是很少的,所以门庭若市的时候,他自己会很烦。
因为这些人都不是真朋友,只是来攀关系的。
执着于混圈子的人,看似朋友很多,其实知心的多半没有几个。
02
“无用”的是朋友
《格言联璧》讲: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利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酒肉朋友和势利之交,友谊都不会长久,只有凭三观人品结交的,友谊才会延续。
苏轼有个朋友叫巢谷,平日浪迹天涯,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日子。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他得到消息便赶到黄州,来帮苏轼渡过难关。
当时很多朋友怕被苏轼连累,避之不及,唯有巢谷陪伴左右,饮酒赋诗,月夜泛舟。
后来苏轼起复,青云直上,紫袍加身,巢谷却翩然而去,不见踪迹。
苏轼被贬海南,巢谷不顾年迈体弱,千里迢迢去海南看他,最终死在半路。
得知他的死讯,苏轼悲从中来,放声痛哭。
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真正的朋友,是靠三观和品格粘合在一起的,根本不在乎你是不是有功利的价值。
苏轼有个朋友叫陈季常,俩人在凤翔结缘,后来苏轼被贬,恰逢陈季常在黄州隐居。
俩人性情投契,一起谈论佛法,吟诗作赋,寄情山水,抚琴高歌。
在绝大部分人和苏轼断绝来往的时候,陈季常成了他的慰藉和依靠。
苏轼说:“凡余在黄四年,三往见季常,而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
因为俩人交往甚密,惹得陈季常妻子不满,以至于有了“河东狮吼”的典故。
后来苏轼遇赦离开黄州,陈季常送他,一直从湖北黄州送到江西九江。
四年之后,苏轼做到礼部尚书,距离宰相仅一步之遥。
陈季常千里迢迢跑到开封来看他,却没有一点求官的意思,和往常一样同苏轼谈天说地。
无论高峰低谷,陈季常一直都在,不求名、不贪利,只求与朋友舒服相交。
诗僧贯休讲:千人万人中,一人两人知。
我高朋满座,你不攀附;我一无所有,你不轻视。
我成功得意,你不嫉妒;我落魄潦倒,你不离弃。
彼此不以利益缠绕,简单纯粹,只因天性相投,真心相交。
这样的朋友,拥有即是人生最大的幸运,得到一个,孤独便有了解药。
03
作家周公子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价值的交换。真正的朋友当然也是价值的交换。
只不过,交换的不是世俗功利之用,而是性情的相投,心灵的默契,精神的共鸣。”
苏轼外放杭州的时候,整个杭州官场,同僚同事几百人,却没有一个可以说说心里话的人。
他心中郁闷,只能向恩师欧阳修倾吐。
欧阳修写信告诉他:“你公暇若欲求友于湖山间而不可得者,则不妨往寻惠勤”。
欧阳修怕他憋坏了,劝他去找僧人惠勤、惠思谈心。
苏轼拜访这两位高僧后,心情舒畅,积郁得以疏解。
以后但凡遇到什么事情,他就跑去寺庙找僧人谈心。
这些僧人远离官场,和他没有切实的纠葛,成了苏轼的方外好友。
佛印禅师、辩才法师和苏轼的友谊都保持了一辈子,终生不曾褪色。
作家李尚龙说:真正的朋友,往往是没有利益交集的人。
没有利益交集,才能没有勾心斗角,没有高低贵贱,两个人才能坐在一起,毫无负担地谈心,才能体味到朋友之间的放松,朋友之间的安心。
曾国藩和沈葆桢当年曾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后来沈葆桢当了江西巡抚,一省封疆。
当时江西每月要给湘军大笔的军饷好友友谊名言佳句,为了军饷给多少的问题,俩人起了争执。
一个催饷,一个扣饷,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闹到朝廷,才把事情平息,虽然事情解决了,但是俩人的友谊也走到了尽头。
俞敏洪曾说,当年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新东方。
再好的兄弟也抵不过利益的摩擦,最后弄到大家恶言相向,不欢而散。
法国作家莫洛亚说:“友谊永远不能成为一种交易,相反,它需要最彻底的无利害观念。”
朋友是朋友,圈子是圈子;感情是感情,功用是功用。
守住其中的界限,才能亲疏有度,久处不厌。
▽
知乎上曾有这样的话题,朋友对我们来说是什么?
有人说,朋友是危急时的帮手;是无助时的依靠;是能够拉我们一把的贵人……
其中有这样一个回答:朋友对我们来说,只是朋友。
好的友谊好友友谊名言佳句,永远是“无用”的,无关利益,无关身份,只因志趣相投,灵魂契合。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若你此生有一真正的“无用之友”,何尝不是大幸事?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