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起,列为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表述对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思政,全面推进“育心与育德相统一”,提升心理育人质量体系提出新要求。

做好心理育人,必须做到育心与育德有机统一。只有铸牢育人之基,才能促进育德实效;只有深耕育人之本,才能提升育心品质。育心与育德相互影响、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深耕育人之本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八字,促进育德实效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个体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八字,是一门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适应社会的学问,这一课程加深了对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的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的认识和分析,提供了育人工作的新角度。为此,我国一直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内大多数高校也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对其他年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实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为落实好“育心与育德相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从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进行教学工作,其教学内容蕴含着大量思政元素。要认真梳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总结既有成果,深耕育人之本。比如自我意识部分,学生在探索“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意识;比如针对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理想化,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自我中心倾向等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从自我走向他我,从唯我独尊变为心有他人,学习在自我和他我中寻找平衡点;比如挫折应对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生命价值提升能力、幸福感受能力等章节,映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育德内容。总体来说,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二、铸牢育人之基,提升育心品质

心理讲座主题精简主题_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八字_洪昭光教授健康八字歌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深耕育人之本,全面提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育心内容,围绕家国情怀、奋斗拼搏、责任担当等中国精神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文化基因不乏关注内心世界的哲学思想,比如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论述,闪烁着育心光芒,与建构在积极心理学基础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部分内容有着一定关联。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在这场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蕴含了丰富的育心内容,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生命价值提升等心理学内容相融相通,互相印证,提升育心品质。

三、育心与育德有机融合、同频共振

落实好心理育人工作,必须把“育心与育德相统一”这一理念贯穿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各环节,紧紧抓住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主力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战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主渠道”,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同频共振。

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思政不是心理和思政内容简单的累加,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课注重实践和体验的优势,从学生心理成长中的问题导入,巧妙运用生动形象的思政事例阐释心理健康知识,让课堂教学有情有义、有爱有温度,做到灌输与渗透相行并进,从而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要通过情景创设、游戏互动、量表分析、团体辅导等方式,建构心理学科学知识和理论体系;通过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发挥同龄人的价值认同特点,开展小组作业、分组讨论、心理情景剧等方式,增强对家国情怀、责任和担当的认同,厘清自我和他我、小我和大我的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实践与评价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效果评价和信息反馈,课程思政同样注重育人效果评价,育心与育德的融合度是这门课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要将效果评价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团体辅导、作业考试各环节。总的来说,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否能够被学生自然接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发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政治认同,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一线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这支育心队伍专兼结合、专业互补,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教师团队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育德本领,提升育心能力,做到育心与育德知识融会贯通,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