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虽然只有64卦,但却挡不住它成为国学瑰宝的身份。易经全文精深博奥,它包罗了世间万象,堪称一本奇书。很多人都看不懂读不懂它,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傅佩荣详解易经64卦吧,听听著名学者傅佩荣对易经的理解吧。

傅佩荣详解易经64卦

在用《易经》求解营销的上篇中,我们探讨了“三易”、“立象尽意”,还和大家分享了我从“六爻”中获得启发,将SDi方法论从“坐标图”迭代为“六线谱”的经历。用个未必恰当的比喻,感觉就像是在《笑傲江湖》里,从“吸星大法”转练到“易筋经”,克服了不少长期困扰我的难题。

不过应该说上篇中的内容,还不是易经带给我的最大惊喜,最大惊喜被保留到了下篇,也就是本文当中,那就是我注意到,易经中的“乾卦”,其实就是对品牌营销“究竟是什么”,“究竟要怎么做”的一个最精确的讲解。

沿着易经乾卦的爻辞(也就是读金庸的小伙伴们耳熟能详的“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我们仿佛又对营销多了一层新颖的洞见。闲言少叙易经64卦之乾为天,接下来就让我们马上开始吧。

首先来说一下,为什么在易经64卦当中,我们要选择用“乾卦”来解读营销?来与SDi的六环节做对应分析呢?除了SDi六线谱借鉴了乾卦的形态,这样做还有什么依据吗?

我想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我们都知道“乾卦”是易经首卦,乾为天,它是阐述“天道”,阐述事物发展规律的卦。对应到营销中,因为我们提出SDi方法论的初衷,就是想探索品牌成长规律,再基于规律给出可落地的策略方法,因此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理应参照乾卦。

其二、乾卦是众所周知的“显卦”,不同于作为“隐卦”的坤卦,乾卦是想做事,正在积极追求的人都要看的一个卦。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应到营销上,我们为什么要创业?要去创建品牌?我想每个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是想要去实现一些东西,留下一些痕迹,那么按照易经的逻辑,也理应是从乾卦中寻求启迪。

明确了这一点,接下来,就让我们将SDi与乾卦的爻辞一一对应起来分析:

初九,潜龙勿用

大家知道,易经每个卦中的六根爻,是一根一根从下往上看的,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初九是乾卦的第一根爻,并且乾卦六根都是阳爻,所以这里就叫“初九”,后边的爻就被依次叫做“九二”、“九三”……。

“初九”要怎么做呢?——“潜龙勿用”(潜伏中的龙,还不能去施展),这是指什么说的呢?

在SDi中,“初九”对应“价值发现”,是品牌对自己核心价值的探索与定义,它位于最下方,是后面所有工作的根基,是我们起心动念,想要去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源点,与第一爻称“初”的精神相符,因此最是马虎、大意不得。

“潜龙勿用”,说的就是当我们对品牌核心价值还没有深刻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清晰定义时,千万不要急于去“用”,此刻不宜轻举妄动。

这几年我接触到几个这样的例子,做的是互联网产品,可能是受到“小步快跑”思维的影响,管理者对营销操之过急,刚有一个idea,还没经过任何洞察印证,就急于去推产品,做传播,好拿着东西去见投资人。结果热热闹闹搞了半天,有一天却突然发现,产品似乎没有很好地匹配到用户需求,而与之相关的品牌名、品牌口号、LOGO设计等很多方面也都存在问题,于是又忙着推倒重来……

所以在这里,“潜龙勿用”就是提醒品牌创建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要先静下心来,把品牌的核心价值思考、定义清楚。那么应该怎么去定义呢?具体要做哪些事儿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先看到后半句——“利见大人”。这里出现过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见”通“现”,“利见大人”就是“有利于表现得像大人物”;而另一种是说“有利于去拜见大人物”,在营销中我们取第二种解释。

为什么不取第一种呢?因为“初九”刚才还是“潜龙勿用”,品牌核心价值都没搞清楚,你就要表现得像一个大人物,像一个大品牌,这显然并不现实。所以这时候,你是要去主动地拜见一些“大人物”。

那么大家可以来想想看,对一个品牌来说易经64卦之乾为天,谁会是你的“大人物”呢?

答案当然就是你的目标用户了。过去我们常说顾客就是“爷”,“顾客是上帝”,所以“利见大人”,其实就是说你要去拜访你的目标用户;做什么呢?去洞察他们的需求,以期更好地定义品牌核心价值。所以这里的“利见大人”,说的就是开展用户洞察,和SDi“九二”位上的“洞察”对应。

再看回前半句,“见龙在田”,这里“见”通“现”,“龙出现在田野”,这是在说什么?

这其实就印证了为什么说“大人物”是目标用户,而不是“投资人”或者其他人,因为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社会,“龙”通常是对掌权者的代称,类似“天子”。那么,当“龙”从他幽居的,那深不可测、幔帐重重的后宫中走出来,主动来到“田间地头”时,请问他是在做什么啊?很显然,他是在做“微服私访”,是主动来到百姓中间,去观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对应回营销,当高高在上的CEO想要去洞察用户需求时,他还能待在自己舒适的“后宫”吗?不能,他也必须来到目标用户所在的“田间地头”(无论是实体,还是虚拟空间),去跟用户交流,这便是从“潜龙”到“田龙”的第一次状态转变。

关于这一点,再补充一个有趣佐证:在西方人类学研究中,有一种经典方法就叫“田野调查法”(Field work),该方法由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奠定,倡导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而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文化。

该方法的这一宗旨,与SDi在用户洞察环节的要求非常接近,因为过去的营销调研,在我们看来非常局限于对顾客“功能需求”的研究,而忽视了要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因此导致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义和后期传播,常常会被“锁死”在单调而又乏味的“功效型陈述”上。

回到主题,“田野调查法”可以说为“见龙在田”提供了一个极好注释,帮助我们更好地意识到,做洞察就一定要“在田”。要走出来和目标用户待在一起,基于洞察目标,有针对性地了解一系列问题(包括意识形态需求在内,过去我们总结过5个维度),而不是发份问卷,在后台看看数据这么简单、冰冷。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先看前半句,“君子终日乾乾”,也就是一天到晚都在忙忙碌碌、勤奋不休,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结合SDi来看,“九三”位上是“表达”,这意味着我们已经通过“见龙在田”的用户洞察取得了“价值发现”,此刻心中有了对品牌核心价值的清晰定义,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把价值呈现、表达出来了。

具体怎么表达呢?工作有很多,要打磨产品,要构思品牌名、品牌口号,要设计LOGO,要考虑内容营销……要做好这些事,又涉及到招人、搭团队、挑选供应商,制定KPI;有1001件事情要去做,可不就忙到“终日乾乾”了吗?

再看最后两个字,“无咎”(没有灾难)。

为什么这里会有“无咎”呢,那就是我们在上篇中说到的,在一个卦当中,由于第三、四爻没有“守中”,因此也最容易出现问题。所谓“三多凶,四多惧”,在这两个阶段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把你的品牌弄得“不三不四”。

所以到了这里,爻辞就特别提醒说,要“夕惕若厉”,从早到晚地保持警惕,保持如履薄冰,如临大敌一般的心态,这样做才可以没有麻烦。

具体到工作执行上来看,毫无疑问,“表达”层往往是新创品牌最容易失控的一个环节,因为来到这儿,工作一下子变多了,需要全面铺开,对管理者和整个团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如何才能避免“灾难”?乾卦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夕惕若厉”。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警惕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在这里,最凶险,最需要警惕的,就是在将品牌核心价值形成“表达”的过程中,出现“表达走样”。

具体来说,由于“表达”层的工作千头万绪,而时间、资源又相当紧张,因此,对一个品牌最大的挑战往往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忠实于“价值发现”,都围绕着品牌的核心价值来“表达”,能不能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

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品牌在传播中传达的价值,和在产品中、品牌形象中体现的价值并不相同,原因可能是管理者没有在企业内部,对品牌核心价值进行过良好的宣讲、灌输,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和不同的供应商做好沟通,导致不同供应商对品牌核心价值的理解与“翻译”各异。

总之,一旦“表达”乱了,不仅后边的工作做多错多,会导致用户无法形成统一的品牌认知,而且想要把事情重新做好,让团队重拾信心也会难上加难。所以进入这个阶段,就要求管理者和营销人尽快从“田龙”变身为“惕龙”,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牢牢把好“表达”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来到“九四”,出于相同原因,这里又出现了“无咎”,提醒我们说,还是要留神哟,一定要如何如何,才可以避免麻烦。那么这里的如何如何,也就是“无咎”的前提——“或跃在渊”又是啥意思呢?

根据国学大师傅佩荣教授的解释,此处的文字其实是采用了修辞上的省略,完整表达应该是“或跃,或在渊”,它的主体还是反复提到的“龙”,龙时而腾跃而起,时而下潜深渊,就是“或跃在渊”。

结合SDi来看,“九四”位对应“交互”,这个位置蛮微妙,因为它恰好处在品牌营销要从“创造价值”过渡到“创建认知”的节点上,是一个品牌通过“洞察”取得“发现”再形成“表达”之后,要去跟用户进行沟通互动,进而建立用户关系的关键一步,也是“创建认知”的第一步。

下边的循环做好了,现在要接着往上走,这会导致什么呢?那就是处于这样一个上衔下接的特殊位置,就好像身处大陆之间的“地震带”,使得“交互”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甚至会给人一种“不在其位,不谋其职,上蹿下跳”的错觉,这也就是“或跃在渊”传递出来的意象了。

这么说或许会让人感到抽象,现在让我们结合下图,通过具体的工作场景来解释。

比如,在现实中,以“建立用户关系”为主旨的“交互”除了有自身的工作范畴,例如要建立销售渠道,要给到用户良好的售前售后沟通体验,要把进入我们渠道的用户运营好之外,更多时候还往往会和其它层面的工作相结合。

举例来说,在一些2B企业的营销中(比如企业级软件),我们经常会通过线下活动来接触客户,现在假设在一场沙龙中,当我们推介产品时,有参与者突然给出了很多产品功能反馈,这时候“交互”就要与“洞察”结合,我们需要仔细记录这些反馈,然后看看需要做点儿什么。

又如,在快消品营销中,当我们想要去“获客”时,发现某种新的信息交互方式正在流行(例如短视频),那么我们能做短视频吗?如果能,又该做什么内容,由谁来做呢?这时,“交互”就要与“表达”层的工作结合,我们需要重新来梳理、规划我们的内容策略。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交互”主动下潜“在渊”的情况。

再来看“交互”主动“上跃”的情况:

比如,当我们意识到仅仅通过目前的渠道,获客速度太慢时,马上想到要去做一些传播(比如想投朋友圈广告)。那么,投朋友圈广告究竟是不是好选择呢?如果是,又该出什么创意呢?这时候,“交互”就要与“植入”层的策略思考结合在一起。

还比如,有一天,客服人员在解答用户疑问时,收到了不少用户吐槽。显然,这时候“交互”又要与“交付”结合,我们需要去核实客户投诉的问题,然后再想办法加以改进。

总之,作为营销的“腰”,作为衔接上下的枢纽,“或跃在渊”对“交互”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懂得以柔克刚、灵活变通!要像游刃有余的龙一样,上下通达,玲珑八面;可合则合,当分则分。千万不要固守本职,拘泥于一种打法、思路,而是应该与企业各部门积极配合,不惧麻烦,不嫌细碎,只要能建立有价值的用户关系,怎么有效就怎么来,这样你就可以“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现在来到“九五”,“利见大人”又出现了,这次又该取何种解释呢?是前边提到的“有利于表现得像大人物”,还是“有利于拜见大人物”呢?这次就应该取前一种解释。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事业迈进“九五”,所谓“二多誉,五多功”,已经是来到了一个功劳、业绩相当高的位置了,古人常说“九五之尊”,可见到这个阶段,我们就应该“表现得像大人物了”。

对应SDi来看,“九五”位上是“植入”,是用传播构建品牌认知,所以“利见大人”,就是说要用传播行为,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去表现自己作为卓越品牌应该有的样子。因为如果此时不去表现,不去建立强有力的品牌认知,不去获取比竞争对手更好的认知结构,我们还更待何时呢?

再看回前半句——“飞龙在天”,我认为这里存在着一明一暗的两层含义。从明处看,爻辞显然是通过这样一个飞黄腾达的意象,来表现出一个人,或者一个品牌,在经过了前边“终日乾乾”的刻苦努力,“或跃在渊”的灵活运营之后,现在终于有了较大成就,如龙行于天,被众人所仰慕的状态。

再从它的暗意来看,“飞龙在天”,“天”在哪儿呢?如果用营销的逻辑推敲,品牌就像龙飞在天上,那么引人注目,那么人所共知,那这个“天”对应了什么呢?

显然,它对应的其实是用户的“心”,因为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品牌并不是一种物理上的客观实在,它不是企业,不是产品,不是注册商标和固定资产,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内心体验,一种相似而稳定的认知结构。当提到星巴克时,我们不仅都知道,而且彼此的联想也很接近,这就证明星巴克建立了相当程度上的用户认知。

当心与心连成了片,这对品牌来说就是最大的“天”,因此“飞龙在天”,其实就是说品牌要像飞龙一样,活跃在人们的心中。把“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连起来看,就是要以进入目标用户的心智为目标,利用传播行为构建卓越的品牌认知,进而让自己表现出一个成功品牌应有的样子。

上九 亢龙有悔。

看到这里,我们脑海中或许会迅速脑补出“降龙十八掌”的同名招式,“亢龙有悔”(高傲的龙,有悔恨),这是指什么说的呢?

“上九”是事物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按照周易“物极必反”的哲学观,一件事情始终都好,最后无以复加了,就会向不好的方向转化。所以“亢龙有悔”就是在提醒我们,来到这个阶段就要积极反省,主动清零,千万不要居功自傲,过度亢奋,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肯下来。

“上九”在“九五”之上,意味着没经过“飞龙在天”,也就不会“亢龙有悔”,因此有这种“悔”的,也多半都是那些已经构建出强大品牌认知的知名品牌、大品牌,典型如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汽车尾气门”事件,往往会给“在天飞龙”以沉重的打击。

许多大品牌一直深受用户拥戴,可做着做着,却冷不丁爆出一个大负面来,其根本原因都是没做好“上九”的功课。

天为乾卦详解_乾为天卦病情_易经64卦之乾为天

如果我们从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传授郭靖这一招时,特别强调“亢”字好学,而“悔”字难悟的桥段来看,似乎“悔”也可以引申为是“龙”主动采取的一种“自省”,这或许是金庸赋予“上九”的一层新意吧。

再对应回SDi,“上九”位上是“交付”,“交付”是“给与并持续创新用户价值”,也就是说到了这里,大家就要扪心自问,我们究竟是不是为用户创造了价值?有没有什么地方侵害了用户价值?而用户价值又应该如何创新?通过反省,通过采取优化用户体验的举措,维护好“飞龙在天”阶段构建起来的良好认知。

具体操作上,与SDi的前五个阶段不同,“交付”是六环节中唯一一个“做减法”的环节,过去我们曾总结过三道“减法”:减去侵害用户价值的行为;减去不符合品牌核心价值的做法;减去用户体验中的痛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所谓“交付”,就是要通过积极关注用户体验,积极做减法,让你创造的用户价值在这里得到优化与净化。

有一个问题必须借“上九”来说明的是,过去有小伙伴问我,既然说SDi是品牌营销的方法论,包含了一个品牌从开创到成长的六个阶段,那么经过了这六个阶段的成熟品牌怎么办?比方说,我们现在是要做“品牌升级”该怎么办?

对此我的看法是,品牌营销并不是单一的“六阶段”,而是这六个阶段的反复循环。还是借南怀瑾老先生的观点来说明,易经的智慧是将一件事情分为“六”,那么当事情从表面上看,是进行到第七个阶段时,其实它在本质上是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循环周期了。

又比如,彼得·蒂儿写过畅销书《从0到1》,现在这个书名常常会被我们用来形容创业。但是当一个品牌真的实现了“从0到1”,接下来会是什么呢?难道是2、3、4、5直到100吗?如果是这样,按照“物极必反”的规律,或者按照物理学当中的“熵增定律”,这个品牌迟早会完蛋。

所以“亢龙有悔”对营销的启发,就是要通过“自省”与“清零”,能够让你的品牌顺利进入新发展周期。“从0到1”,然后清零,然后再做到“1”,企业能否实现柯林斯所说的“基业长青”,其实很关键的一点是取决于你“上九”的功力有多强。

再进一步说,品牌营销,如果你做的足够好,就能实现从“发现”到“交付”的持续循环,同时由于这六个阶段分属于“创造价值”与“创建认知”,因此如果把时间周期拉长来看,其实就是这两部分的持续向前延伸。

那么对于这样的品牌营销规律来说,还有什么意象会比我们的“太极图”诠释得更好呢?在我看来,“创造价值”与“创建认知”负阴而抱阳,周而复始转动的状态,就是“基业长青”,就是“生生不息”。

因此对于如何处理“品牌升级”,我们就应该先从“上九”入手,先反思用户体验,再转“初九”,重新审视品牌核心价值,需要做洞察,就再去做用户洞察,只有先剥离掉非价值的“油腻”,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品牌升级。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在周易64卦中,乾、坤二卦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在六条爻辞之外又各自多出一条,在乾卦中,这句话是“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的字面意思是,见到群龙,没有首领,大吉大利。对此乾卦《象传》中说——“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这怎么理解呢?过去我们总觉得“群龙无首”是不好的吧,可这里为什么要说“吉”呢?

切换到营销语境,所谓大道至简,在我看来,“用九”其实是对前边六爻的总结,或者可以引申为,“用九”就是要告诉我们“营销的方法究竟要怎么用”的总原则、总方针,因此也最是关键、厉害,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

“群龙无首”,我认为大致可以解读为如下三层含义:

第一层,就是品牌不要把自己理解为高人一等的“龙”,而是要和用户交朋友,通过改善他们的生活,让大家都有机会成为“龙”。而不是只有你赚到钱,成为“龙”,却把用户都当“虫”。

比如,现在有的“品牌”只想“割韭菜”,把顾客统统视为自己攫取利润的工具,这就迟早要倒大霉,而理想状态应该是“赚取合理利润”,通过改变用户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也得到改变。你不比我高,我也不比你低,大家和睦相处,平等相待,这就是“群龙无首”的理想状态。

第二层,就是今天有很多品牌都喜欢做“独龙”,心中没有“群龙”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总想着自己把事情做好、做尽,既不重视用户聆听,也从不向用户发出一起来创造、创新价值的邀请。

“创新”不是你可以去领导的,相反,是要努力地“去中心化”,实现“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这就是我们在营销语境下,对“群龙无首”,对“天德不可为首”的解读。

具体来说,大家很容易发现,卓越的品牌都是有用户驱动机制的。在日本,无印良品通过“生活良品研究所”来与顾客沟通;在中国,早期的小米通过“小米社区”和“参与感”这两把利剑崛起。

“企业领导型创新”比不上“用户驱动型创新”,因为前者依赖“天才”,注定“盈不可久”,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品牌都去内部找出一位“乔布斯”,而后者作为一种机制,却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的长久战略。

当用户有机会进来,与企业在同一种使命、愿景的驱策下,一起探讨问题的时候,“群龙无首”便实现了。所以SDi提出的“以用户洞察驱动营销创新”,其实就是对“群龙无首”的另一种翻译,你一定要想办法把用户邀请进来,参与你的营销,因为相较于企业的有限智慧,顾客的智慧才是无穷的。

第三层,42岁的乔布斯在重回苹果后,在推出“Think ”广告之前,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对我来说,营销学讲的是价值观。”

价值观并不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类愿景类的表达,它高于使命愿景,是品牌基于对用户意识形态需求的洞察,而提出的一种独具魅力的观点,而使命、愿景则是企业基于这种价值观,而为自己设定的目标。

比如,苹果提出“Think ”,就是要赞美那些敢于改变世界的态度与想法,提醒人们去发掘自己被平庸生活遮蔽了的创造力。在乔布斯时代,当我们消费苹果的时候,我们也是在与这种价值观深深地共鸣。

品牌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创造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和品牌象征意义,并由此与用户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纽带关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这种价值观被提出,它也就变成了某种普世性的东西。我们不能说“Think ”独属于苹果,或者独属于乔布斯,恰恰相反,它变成了大家普遍追求的精神情绪,这就是“群龙无首”——每个人都觉得这个观点属于自己,都认为自己“代言”了“Think ”。

所以这里的“群龙无首”,其实就是为品牌营销提出了一个最高标准来供我们参考,供我们追求,那就是要追求与用户在价值观的层面上不分彼此,深入共鸣,就像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曾达到的那样。

在“群龙无首”这个最高要求之下,现在让我们来尝试概括一下,在品牌营销的六个阶段,决策者和营销人需要把握的要旨:

在品牌初创期,我们要做“潜龙”,一定要静得下心思,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地思考品牌的核心价值。

在用户洞察期,我们要做“田龙”,要多往目标用户所在的“田间地头”跑,保持与用户的亲密接触。

在价值表达期,我们要做“惕龙”,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每天警惕各项“表达”有没有忠实于品牌核心价值,有没有“表达走样”。

在建立用户关系的“交互”期,我们要做“跃龙”,上行下达、灵活变通,积极与企业内外部配合,而不拘泥于狭隘的思路和方法。

在构建品牌认知的“植入”期,我们要做“天龙”,谨记用户的“心”就是品牌的“天”,要基于对“心”的洞察来设计策略,开发创意。

在品牌取得成功的“交付”期,我们要做“省龙”,通过优化用户体验巩固品牌认知,同时积极思考如何把品牌引入新发展周期。

最后总结来说,通过吸收、借鉴易经中的哲学与文化精华,尤其是将乾卦的爻辞,与SDi的营销六环节结合起来思考,犹如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我感到SDi方法论又得到了一次全盘激活,对营销又有了更多不一样的理解,令人感觉到如获至宝一般的欣喜之情。

由此也衷心希望本文的思考,能够为大家去创建、管理一个强大的品牌,一个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品牌带去点滴启发。

————————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