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上观山水

云海浪中云浪潮

观音山征联截稿期越来越近了。我仿佛置身于观音山山顶,漫步在观音山云海之端,看着云海里的云翻雾涌,宛若身在惊涛骇浪之中。在我感受到观音山云海波澜壮阔的同时,深刻地领悟到观音山征联就象一股浪潮,正在一波接着一波地,向前奔腾不息。在这个大潮下面,我能否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用以回报我们敬爱的老师,回报各位新老联友们的亲切关怀和殷切的期望。希望大家看后畅所欲言,不吝指导。

观音山征联出句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其中的语言符号所表达出的字面信息和文化信息非常之丰富。同时,它蕴含着很多楹联的文化知识。一个观字,看似简简单单,实则上把出句的各个元素紧密地联系起来。观字在出句中实质是认识的整个过程儒学对联佳句,片面理解,都会忽略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观字的内涵使出句的思想得到升华,佛教认为,观者就是用智慧去观察特定的对象,或通过观察特定的对象获得智慧。而一个上字,它不仅在时间、地点上修饰观字,而且在范围和程度上补充说明观字,使观字的内涵更具体,对山水认识得更准确。上观是出句的题眼,是出句的破题之笔,它的意思是:在…上面观看,在…上面的看法,高人之见,高明之见,前瞻之见。上观论说的对象山水,其外延非常之广泛,它不是具体的那座山,那条河流,往大了说是山川大地,宇宙万有。上观山水是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纵观天下,就对世界的认识而论者,多如浩瀚星河中的星辰。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有释、道、儒等等。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释家的上观缘起论认为:大地山河,宇宙万物,一切东西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又因为缘尽而分崩离析;一切现象都不是永恒常驻的,是虚幻的。对句中云的云字儒学对联佳句,意思是说也,道也,它不仅仅是中道的道,而且有能说会道的道。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中云巧而且妙地对仗了出句的上观二字。儒家的中道观是:待人接物,持中守正。释家的中道观是阐述上观缘起论的深入。中云的云,就是说一说缘起浪潮的假有,既不落入有的一边,也不能落入无的一边,无论你内心感知的生起是否保持中庸,它依然存在你内心清净的境界中,这就是佛教的中道观。对句是围绕上联的主题展开的。

观音山对句的对仗,既要考虑出句的字面信息反映出的文化信息,也要考虑对联的平仄规则,既要考虑与专有名词观音的对仗,也要融入观音山景物元素,难度非常之大。而更大的难题还在后面等着呢,那就是对联中的自对。观,观看,观点。音,声音,喻指意见、论调,声音也可以理解为动词。因此,观和音是同一类词,在出句中自对。山和水自对,因此出句是一句单字二相自对出句。对句必须是二相自对,否则对句自冠优秀者则有可能沦为空谈,这是对句的难点之一。而更大的难点是,对句既要自对,又要与上联互对。云海,佛教云海菩萨,密号普覆金刚,与观音对仗,而且自对。浪潮自对而且与山水互对。中道观对仗上观。对句也是单字二相自对对句,而且与出句互对,这真的是难得的巧合,难度如此之高,可遇而不可求也。

观音山征联在海内外沸腾了六、七年之久,不仅使得东莞观音山远近闻名,而且在邹继海老师等人的征联下,间接推动了楹联文化的向前发展,使文学运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这样的壮举可以与观音山上的日月并存。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句是可以与上联挂在山门之上的。而对句的意境更具诗意,更豪迈,它是人、神、山在云海中生出的精、气、神。人站在山上,头顶着天,脚立着地,面对气势磅礴的云海,极目畅怀,天下万物尽收眼底,一股浩然之正气油然而生。观音山风景秀丽,游人不绝,在众多的景区中独树一帜,观音山在云海中的形象尤其显得高大。正所谓是:天高也,云低也,浩浩然焉,舍我其谁!

对联儒学佳句摘抄_儒学对联佳句_对联儒学佳句有哪些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