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29No.52008(嘣bune)易学视野下的建筑风水研究(1.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济南;2.山东三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摘要]易学视野下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保合太和”的和谐观、“方以类聚”的吉凶观、“精气为物”的气场观以及“辨方正位”的方位观是建筑风水研究的理论基础。风水观念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关键词]易学;建筑;风水;研究[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08)05一0050—03风水并不是一开始就与易学有关,它最初是一种朴实的相地术,拥有实用价值很高的相地技术知识。远古时期相地、相宅、相墓几乎同时产生,人们的习俗或观念对相地术有些影响。商周时期的相地术与占卜关系密切,占卜起决定作用,相地为辅。卜之后又出现筮,卜筮发展产生卜筮之书《易》。不同时代《易》不同,《周礼春官》日:“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真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现仅存《周易》。三易均对相地术产生影响,加强了占卜内容。

阴阳五行、八卦方位等观念渐融至相地术中,渐变为风水术。因此,易学是源,风水是流;易学是理,风水是术;易学是体,风水是用。从孔子读《周易》开始,圣贤名哲们均将《周易》冠于群经之首。它是中华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是中国文化之根。《周易》的基本架构由经部(《易经》)和传部(《易传》)组成。易学是研究《周易》的学问,是关于天道、性命、修己、正家、治人、治国之道理,易学中的思维模式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水理论影响深远。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建筑风水易学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主要体现在关于天、地、人的“三才论”。《易传系辞下》日:“《易》之为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易传说卦传》日:“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即讲把六爻位序两两并列,则呈三段层次。前人认为初、二象征“地”位,三、四象征“人”位,五、上象征“天”位。合天、地、人,谓之“三才”。从筮法上讲,《易传系从两分蓍草之后的其一抽出一根为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很重要,与前面说的二合为三;“象三”是“象三才”。人类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联系起来融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它们的运动规律,把宇宙间的事物简化为天、地、人三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并统筹考虑。

风水术又称堪舆之学,与《周易》之关系甚为密切。堪舆本为天地之道。将风水术用在建筑上,意味着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营造都要考虑到天文、地理、气象等因素,创造出兼天时、地利、人和为一体的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风水术中的相形取胜,就是通过对山川地貌、地形地势等自然景观的观察比较风水设计实用研究,选用优胜之地。中国传统建筑,从京城到村镇,从皇宫到民居,从阳宅到阴宅,从道观到寺庙,其选址均以背山、面水、向阳之所为最佳。风水术有“穴位”之说,此即王其亨先生主编之《风水理论研究》一书所言“穴者,山建筑既对自然环境进行选择,也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选择自然环境,应了解其吉凶利害;改造自然环境,应顺任其客观规律。天人合一的思维,除了体现在物化出来的人工自然环境中,还以比喻和象征等方式渗透在文化心理环境之中。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皇家建筑,往往以宇宙天地之象作为仿效的摹本,反映了我[作者简介]董睿(1970一),女,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在职博士生。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孝岳论丝sep.’.29N0.52008(曲une)行之气”的理论,郭璞《葬经》日:“葬者乘生气。

”生气即指“五行之气”。山必开阳而后生气聚,水必弯曲而后生气留。曲则有情,必有生气。《周易》的气场观是风水理论的重要基础依据。《易经》日:“意不尽道,言不尽意,书不尽言”。人通过“象”认识“气”和“数”。中国传统建筑依据“气”的存在之象与存在之理,在宅居选址等方面都遵循“气”的聚结和运动规律,研究“气”的运动规律在建筑中如何体现。郭璞《葬经》日“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故谓风水。”山环水抱必有气,水能吸气聚气,即“气遇水则界”的原因。水曲则气聚,《水龙经》日:“水见三弯,福寿安闲:屈曲来朝,荣华富饶。”“大江大河虽有湾抱,其气旷渺。”大江大河旁适于建大城市,江河支流适于建小村镇、民居等。《尚书尧典》日:“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霄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风水学把对天人规律的认识都纳入了地理范围,应用中追求“形似”、“神通”。“风水轮流转”的观念是《易经》“八卦相荡”、“既济未济”、“原始反终”思想的广延。风水学将建筑与方位、五行相配,建立了一套宅、人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对建筑内部功能与方位、颜色及其相互对应关系都有详细的分析论述。实质是将建筑与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纳入一个大系统中综合考虑,以求建筑与自然的平衡协调,追求“形神兼备”,构成了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建筑风格。

五、“辨方正位”的方位观与建筑风水《易传系辞上传》日:“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周礼地官司徒》日:“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地中,天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周易》依天地自然法则而作,与天地自然相齐。易学中与方位有关的是四象、河图、洛书、九宫、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十二辟卦、二十四山、卦气图、六十四卦圆图等。前四种是方形方位,后六种是圆形方位。圆形方位从东西南北四位发展到八卦的八位,十二辟卦的十二位,二十四山的二十四位,卦气图的七十二位与六十位,甚至六十四卦圆图的六十四位。《周易》中的四象分别与正方位、易卦、五行相对应。《周易》中有五位,本无五行。由河图引入金、木、水、火、土五行。《周易》中的先天八卦是乾坤定南北,离坎定东西;后天八卦是坎离定南北,震兑定东西。洛书演化成九宫图,成九宫格,既表方位又表时间,与后天八卦对应。十二辟卦取六十四卦中的十二个特殊卦形,以地支表十二方位。二十四方位应天时二十四节气,下行地中为二十四山方,所有方位都与吉凶有关。

辨方正位指中国传统建筑特别重视风水理论中的坐向方位。《周礼考工记》日:“匠人建国风水设计实用研究,水地以悬。星。风水理论具有丰富的方位系统。自然方位系统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数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宇”即空间,“宙”即时间。古天文学将全天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个天区。三垣即太微垣(上垣)、紫微垣(中垣)和天市垣(下垣)。“紫微垣”多为皇家建筑所仿效,故宫城又称“紫禁城”。《周礼考工记》规定宫城建筑“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体现在明、清北京城布局之中。按照周礼,平时以左为贵、以左为上,战时以右为贵、以右为上;吉事以左为上,凶事以右为上,这体现在古代左文右武的建筑及礼制活动之中。《尔 雅》云:“山东日朝阳,水注溪日谷。”中国风水理论以背山、面水、向阳方位为最佳的方位。考古表明,中国远 古时期的房屋建筑方位大都坐北向南或座西向东,即在东、南方向开门为大吉。 [注释] 杨文衡:《易学与生态环境》,北京:中国书店,2003 年版。 亢羽:《易学堪舆与建筑》,北京:中国书店,2003 年版。 韩增禄:《易学与建筑》,沈阳:沈阳出版杜,1998 年版。 王其亨等:《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责任编辑:翁惠明] 万方数据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